古蔺至习水 赤水河特大桥成功合龙
赤水河特大桥合龙现场
昨日10时30分,随着最后一片钢桁梁顺利吊装到位,赤水河特大桥成功合龙,标志着大桥建设进入最后冲刺阶段,预计2019年9月底完成主体工程。
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提出构建“四向拓展、全域开放”立体全面开放新态势,而川黔大通道古蔺至习水段高速公路,是我省南向大通道布局中,成都—贵州(重庆)—珠三角、北部湾出海走廊建设的一条在建高速公路。赤水河特大桥为我省南向通道建设中川黔大通道上的重点控制性工程和关键门户,先导索的顺利过江将为该项目建成通车奠定坚实基础。
4个月拼完“积木”
今年9月主体工程完工
钢桁梁吊装是悬索桥建设最为关键的环节。1200米的主跨桥面,被“切分”成81个钢桁梁节段进行吊装,最重的一片梁重253吨。建设者采用“搭积木”的方式,从跨中向两边依次吊装,从1月28日吊装首片钢桁梁开始,经过4个多月的建设,方完成“积木”的拼装,平均2天左右吊装一个钢桁梁节段。
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当天吊装的钢桁梁节段高7米,宽27米,长14.8米,重达202吨,它在塔底拼装完成后,被特制的吊装系统缓缓提升至半空,在现场人员的指挥下,与已完成吊装的其他钢桁梁节段精准对接,成功实现合龙。据了解,为了完成钢桁梁的拼接,全桥共使用了80万套螺栓。“下一步将进行缠丝,涂漆,焊接,预计在9月底完工。”四川路桥相关负责人表示。
该桥由四川路桥集团投资建设,于2017年上半年开工,2019年5月30日,最后一片钢桁梁顺利吊装到位,赤水河大桥成功合龙,标志着大桥建设进入最后冲刺阶段,预计2019年9月底完成主体工程。
促进成都至北部湾
出海走廊的形成
据省交通运输厅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四川建成和在建的高速公路赤水河大桥共有三座,分别是成自泸赤高速赤水河大桥、纳黔高速赤水河特大桥和川黔大通道古蔺至习水段高速赤水河特大桥。
其中,川黔大通道古蔺至习水段高速赤水河特大桥是三座之中规模最大的桥梁,该桥全长2009米,主桥设计为1200米双塔单跨钢桁梁悬索桥。项目建成后不仅将为四川新增一条南向出川大通道,而且它将促进成都—贵州(重庆)—珠三角、北部湾出海走廊的形成和完善,增强四川与东盟、南亚以及澳新等地区的经济联系,加快四川对外开放的步伐。
该桥位于喀斯特溶岩地貌峡谷之上作为控制性节点,赤水河特大桥具备大、新、美三大特点。记者了解到,该桥主跨1200米,主塔高243.5米,是世界上山区同类型钢桁梁悬索桥梁中第一高塔的峡谷大桥。同时,该桥在施工工艺、项目管理、信息化和智能化建造方面都进行了创新。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大桥屹立在挺拔的喀斯特溶岩地貌峡谷之上,桥景十分壮观。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中国交通运输协会”,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转602